happens-before 规则通常对应于多个编译器重排序规则和处理器重排序规则。
序言
1 | class VolatileExample { |
假设线程A执行writer()方法,按照volatile会将v=true写入内存;线程B执行reader()方法,按照volatile,线程B会从内存中读取变量v,如果线程B读取到的变量v为true,那么,此时的变量x的值是多少呢?
这个示例程序给人的直觉就是x的值为42,其实,x的值具体是多少和JDK的版本有关,如果使用的JDK版本低于1.5,则x的值可能为42,也可能为0。如果使用1.5及1.5以上版本的JDK,则x的值就是42。
看到这个,就会有人提出问题了?这是为什么呢?其实,答案就是在JDK1.5版本中的Java内存模型中引入了Happens-Before原则。
1 | public class Test { |
1 | //在线程A中初始化线程B |
1 | Thread threadB = new Thread(() - { |
1 | //在线程A中将x变量的值初始化为0 |
1 | public class TestThread { |
【原则一】程序次序规则
在一个线程中,按照代码的顺序,前面的操作Happens-Before于后面的任意操作。
同一个线程中,程序在前面对某个变量的修改一定是对后续操作可见的。例如【示例一】中的程序x=42会在v=true之前执行。
【原则二】volatile变量规则
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写操作,Happens-Before于后续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。
对一个使用了volatile变量的写操作,先行发生于后面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。
【原则三】传递规则
如果A Happens-Before B,并且B Happens-Before C,则A Happens-Before C。
合【原则一】、【原则二】和【原则三】再来看【示例一】程序,此时,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:
(1)x = 42 Happens-Before 写变量v = true,符合【原则一】程序次序规则。
(2)写变量v = true Happens-Before 读变量v = true,符合【原则二】volatile变量规则。
再根据【原则三】传递规则,我们可以得出结论:x = 42 Happens-Before 读变量v=true。
【原则四】锁定规则
对一个锁的解锁操作 Happens-Before于后续对这个锁的加锁操作。
【示例二】,假设变量x的值为10,线程A执行完synchronized代码块之后将x变量的值修改为10,并释放synchronized锁。当线程B进入synchronized代码块时,能够获取到线程A对x变量的写操作,也就是说,线程B访问到的x变量的值为10。
【原则五】线程启动规则
如果线程A调用线程B的start()方法来启动线程B,则start()操作Happens-Before于线程B中的任意操作。
线程A启动线程B之后,线程B能够看到线程A在启动线程B之前的操作。
【示例三】线程A启动线程B之后,线程B能够看到线程A在启动线程B之前的操作,在线程B中访问到的x变量的值为100。
【原则六】线程终结规则
线程A等待线程B完成(在线程A中调用线程B的join()方法实现),当线程B完成后(线程A调用线程B的join()方法返回),则线程A能够访问到线程B对共享变量的操作。
参见【示例四】。
【原则七】线程中断规则
对线程interrupt()方法的调用Happens-Before于被中断线程的代码检测到中断事件的发生。
【示例五】,在线程A中中断线程B之前,将共享变量x的值修改为100,则当线程B检测到中断事件时,访问到的x变量的值为100。
【原则八】对象终结规则
一个对象的初始化完成Happens-Before于它的finalize()方法的开始。
运行结果如下所示。
Java 构造方法 对象销毁